鐵路運量的上升,對公路客運企業是挑戰也是機遇。為擁抱鐵路紅利,江西長運于都分公司(簡稱長運于都)從鐵路帶來的人流物流中找到商機,通過調整客運市場原有布局,優化短途班線資源,消化鐵路帶來的中轉客流,為旅客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務,穩步發展成為地方客運常青樹企業。
蘇州金龍海格客車為長運于都提供的海格中巴、大巴,以優異的品質,完美服務于長運于都的短途客運業務,推動長運于都的生意紅紅火火。
據江西長運于都分公司總經理曾憲國介紹,在客運行業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公司發展卻越來越好。目前,公司擁有營運車輛60臺,主營于都至吉安等縣市短途客運班線,日均班次40個、客運量達2000人次,五一、十一等節假日日均客運量更是上萬。“我們的車輛每天24小時都在路上跑,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曾憲國說,于都作為重要勞務輸出大縣,每年向廣州、深圳、南昌等地輸出大量勞動力,加上交通路網日益完善帶來的源源不斷的外地游客和學生流,形成了年均近20萬的流動人口。“這些人都需要坐汽車到火車站中轉,是我們短途客運班線的主要客源。”曾憲國說,鐵路網絡完善帶來持續增長的中轉客流為公司創造了近八成的營收。
對于江西長運這樣知名龍頭客運企業來說,選擇高性價比的運營車輛對提升企業自身在客運市場的競爭力至關重要。從2009年購入10臺海格中巴,到次年再購進6臺大巴,江西長運于都分公司通過多年的實際運營,見證了蘇州金龍海格客車可靠的品質。“我們2009年的海格車已經跑了近一百萬公里,從沒大修過,很耐用。”曾憲國說,海格車不但品質可靠、性能穩定,外形漂亮、內飾做工也非常精致,既經濟又舒適,是公司緊抓機遇、開拓中短途客運業務的得力伙伴。為壯大公司短途客運班線車輛隊伍,向更多非鐵路沿線旅客提供中短途出行交通服務,今年,于都分公司又新增了批量海格KLQ6896AE4中巴,用于公司在鐵路客運未覆蓋的地方拓展輻射網絡,適度增加短途接駁班次密度。
“公鐵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江西長運于都分公司主動擁抱鐵路客運客流,積極探索公路鐵路協同聯動,在客運市場一路高歌猛進,其精準的市場定位、獨特的經營模式和理念對客運行業奮發圖變有著良好的啟迪意義。
未來,隨著高鐵網絡的進一步完善,道路運輸企業客運業務將繼續承壓,客運企業在運力過剩的情況下,如何運用“高鐵思維”,發揮自身彌補鐵路客運不可替代的優勢,暢通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為旅客提供更多的、定制化服務,將是客運企業多元化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