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聯合黨委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統籌抓好主題教育重大政治任務和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不斷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企業深化改革創新、推動轉型升級的實際成效。
一、在理論學習中擰緊思想“總開關”
金龍聯合黨委堅持以高標準高質量抓好主題教育,著力在全面系統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中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一是黨委班子領學,深思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核心要義、實踐要求,共舉辦4期主題教育讀書班,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10次。二是下基層宣講促學,組織巾幗標兵、青年干部、勞動模范為主的宣講小分隊,深入一線開展宣講7次,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車間、進班組,省委講師團“福小宣”成員余丹瑤走進非公企業,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展示福建汽車的科技創新實力。三是豐富形式普學,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級黨組織充分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集中學習培訓等方式,開展現場教學活動12次,開展主題教育黨課宣講19次,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骨干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學出堅定信仰、學出絕對忠誠、學出使命擔當,進一步凝聚起以團結奮斗創造金龍聯合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信心和決心。

福建省勞模彭志團在班組宣講

“福小宣”青年宣講員余丹瑤到兩新組織宣講
二、在以學增智中錘煉擔當“硬本領”
金龍聯合黨委堅持把提升干部職工能力擺在重要位置,認真研究制訂人才梯隊培育計劃,加快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一是提高干部能力水平,舉辦首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針對不同干部梯隊設置潛龍、見龍、飛龍三個班,邀請外部專家授課6次,組織外派培訓30人次,著力提升干部的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二是重塑內部講師隊伍,啟動“桃李計劃—金龍內訓師培養項目”,精心設計課程,切實提升培訓實效,加強內訓師的思維能力,推動組織內部經驗萃取、專業知識沉淀和傳承;三是激發一線員工潛能,舉辦“脫胎換骨 贏得未來”第十四屆職工技能競賽,237名員工踴躍報名參加焊接、噴涂、螺栓鎖付、電氣調試4個項目,在全公司掀起“學技術、學業務、練本領、強素質”的活動熱潮,以實際行動增強職工的實踐能力,弘揚工匠精神,營造“技能爭先創一流,愛崗敬業多奉獻”的比學趕超氛圍。

首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開班儀式

潛龍班《MTP基層管理綜合能力提升》專題培訓

“脫胎換骨 贏得未來”金龍第十四屆職工技能競賽


職工技能競賽螺栓鎖付賽區
三、在調查研究中校準發展“定盤星”
黨委班子堅持邊學邊查邊改,抓住關鍵、靶向施策,扎實推動調查研究取得實效。一是精選調研課題,圍繞公司四大重點戰略,聚焦“優化產業布局、深化國貿改革、加快科技創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設立8個課題,加強對分管部門主題教育的督促指導。二是深入分析實際問題,深化黨員領導干部掛鉤聯系制度,黨委班子成員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到黨支部、研發中心、銷售市場、生產一線等“解剖麻雀”,目前已開展調研64次,持續專項攻堅、專項督辦、專項推進。三是扎實解決發展難題,有效辦結28個問題,如針對如何推動商用車產業發展提檔增速問題,通過為不同客戶、不同應用場景提供“一對一”專屬定制服務,建立生態朋友圈等方式加快項目推進與落地,4月以來,在北京、山東、福建等多地獲得批量訂單;針對金龍國貿組織僵化、傳統優勢市場弱化、營銷模式老舊等問題,通過金龍國貿組織再造、打造全新營銷文化、創新營銷作戰模式、重建激勵機制等方式,推進國貿改革,今年以來,金龍國貿開拓新市場8個,新能源訂單占比同比提升43%,4-6月海外出貨2159臺。

調研組在新能源重卡應用場景調研

調研組深入業務一線調研座談
四、在實干擔當中匯聚發展“新動能”
黨委班子找準制約企業改革發展的問題點著力點,推進主題教育與生產經營有機融合。一是弘揚實干作風,持續完善科技人員激勵機制,優化選人用人、愛才留才機制,加快推廣應用“揭榜掛帥”制度,3名技術研發工程師獲評福建省正高級工程師,5人通過2022年度廈門市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緊缺人才認定,引進技術、海外業務骨干人才近70余人,招聘應屆畢業生80余人,舉辦31場高質量業務培訓,為公司創新驅動發展夯實人才保障。二是激發創新動力,“新能源客車安全管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面向智能車輛的多源協同感知與計算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智能網聯汽車無線網絡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等項目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是積極開拓市場,上半年,公司先后斬獲并交付烏茲別克斯坦200臺18米BRT公交車、服務亞運會150臺龍威商旅大巴等多個批量訂單項目,形成國內國外市場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1-6月份,公司全部業務營收比增41.7%,企業發展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提質良好態勢。

云南批量訂單交車儀式
下一步,金龍聯合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展現金龍聯合新作風、新擔當、新作為,以主題教育成果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