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畔,密林叢生,一輛輛綠色巴士穿梭而行,杭州市首款純電動無站立位公交車正在試運行中。
12月19日,杭州建德,23輛蘇州金龍海格牌6米無站立位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正式交付建德市公共交通運輸有限公司。自此,建德公交在踐行低碳轉型、綠色交通的道路上繼續闊步前進,為建設綠色杭州貢獻了一份建德力量。

腳踏實地踐行綠色責任
在“雙碳”目標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商用車已成為汽車產業減排的重中之重,公共領域交通更是加快了新能源轉型步伐。為全面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杭州市發布《杭州市碳達峰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以下簡稱“《計劃》”),確保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其中《計劃》對于交通領域低碳轉型提出,要推動運輸結構、運輸裝備、組織效率、出行體系、基礎設施全鏈條迭代升級,到2025年,營運交通工具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6%。
作為杭州綠色交通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德公交也應時而動,順勢而為,積極加大對新能源車輛的投入,推進柴油車淘汰,逐步優化城市客運領域車輛能源結構。
建德公交的綠色轉型之路可謂“高瞻遠矚,未雨綢繆”。早在7、8年前,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之時,建德公交就積極踏上這趟低碳列車。2016年6月份建德首批新能源電動公交車投入運營,自此也揭開建德公交綠色踐行的新篇章。
建德公交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邵政對記者介紹,目前公司城市、城鄉公交365輛,其中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204,占比超一半;運營線路117條,城市公交17條,城鄉公交88條,鎮區公交12條。“如今城市公交已經實現全面電動化,運營線路覆蓋商場、超市、學校、園區、企業以及服務場所等,運力與運量匹配均衡,能夠解決大部分居民的出行需求。因此進一步提高城鄉公交新能源化是我們下一階段重點工作。”

建德公交法人代表、總經理邵政
根據杭州市交通領域碳達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建德市新能源公共交通比例預計在2025年達到95%。“建德對新能源公交的投放體量還有很大需求,未來兩年可能將持續投入純電公交車,爭取早日完成100%電動化。”邵政說。
以交通力量辦好“民生實事”
建德市地處三江兩岸,依山傍水,這也使得其當地交通有著一些特殊性。
“我們這里山區多,城鄉公交線路數量是主城區數量的5倍多,山里居民出行需求非常大。因此加強城鄉公交建設,更多地惠及民生是我們一直以來堅持在做的工作。”邵政介紹,此次采購車輛主要投放于蓮花至新安江、上馬至新安江、乾潭至洋溪、壽昌至靈棲洞等城鄉公交線路,最遠的大概有24公里,站點與站點之間大概相隔500米。如今全市16個鄉鎮街道229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大大解決了當地居民出行難、換乘難的問題。
據了解,2021年12月,按照建德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布署,為加快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實施城鄉公交國有化改革,建德市旅投公司對五家民營客運企業完成資產收購。建德市公共交通運輸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城鄉公交國有化運作。

從民營到國有,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對于交通事業的情懷與責任,邵政感慨道,“我是個老交通人,對交通事業有著濃厚的情懷,‘老店新開’需要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改革,要把公交事業做大、做好、做強,更需要以責任、情懷和擔當,扛起這面城市道路運輸關鍵大旗。”
近兩年,建德公交對客運車輛“雜、多、亂”的情況重新梳理,根據不同道路情況分批改造。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建德山區道路情況較為復雜,且國道與村道混合,多有山間轉彎和上下坡路,對行駛車輛要求較高。三級以下道路,必須選擇無站立位車型,保障乘客的乘坐安全,而此次采購的蘇州金龍海格牌6米車輛恰好能夠滿足當地公交運輸需求。
新能源車輛相較傳統有站立位公交車,在舒適性和安全性上都有了很大提升。據邵政介紹,此次采購單無站立位公交車不僅是建德第一批純電動無站立位公交車,也是杭州市第一批純電動無站立位公交車。新能源公交車與傳統燃油公交車相比,不僅運營成本更低,記者在實際乘坐體驗中還發現,新能源公交車噪音更小,同時車輛上配有USB接口、顯示屏等諸多人性化設計配置,能夠為乘客提供充分舒適的體驗。

公交事業是惠及民生的重要工作,未來建德公交將繼續以社會效應為主導,以民生為導向,加大對綠色低碳交通的投入和推動力度,著力推動綠色低碳交通的發展,為建德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