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前10個月,金旅客車海外銷售額已突破1億美金,比去年同期有大幅提升;與全國商用車今年以來出口23.04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15.1%相比,實現了逆市增長。比較大單的有450輛金旅客車遠征以色列、138輛金旅BRT出口坦桑尼亞等等。
金旅海外市場拓展,依靠的不僅是品牌積淀,還有產品和技術儲備,他們誓將產品和品牌建設進行到底。
不是只有洋和尚才會念經
智能、自動駕駛、互聯這類B格高冷的標簽,在外國人乃至一部分國人眼中,似乎是與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絕緣,性價比才是中國貨的代名詞。因此,前幾年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出口海外的主要地區是亞、非、拉,發達國家幾乎是空白。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商用車出口已經連續兩年大幅下滑,除了有出口政策不穩定、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外界因素影響外,跟我們自主品牌汽車自身的品牌力、產品品質不夠過硬也有很大關系。
當自主國際化戰略已經成為車企發展強大的必由路徑時,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如何走出去,加強自身品牌力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提升產品品質與國際制造看齊的能力。
作為中國客車工藝創新的代表,金旅客車率先將大型客車整車陰極電泳技術引入中國,成為行業標桿,之后其他客車品牌紛紛效仿,整體提高了中國客車的防腐水平。金旅也是全面應用全承載裝配工藝的客車制造企業之一,全承載裝配工藝不僅實現了整車全電泳防腐高要求的目標,更同時提高了整車的剛性與維修便利性。
在新能源方面,金旅更是中國客車業內先驅。早在2008年,金旅客車就在杭州率先投入混合動力公交的批量運營。在歐洲市場,2014年金旅與EBUSCO合作開發推出了全鋁合金車身的純電動公交車。就在上個月剛剛結束的2015 Busworld“世界客車周”評選中,憑借著更輕更可靠的車身和穩定高效的EBUSCO電驅動系統,車輛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得到評委的高度認可,斬獲“Ecology Label 2015最佳生態獎”。
金旅相信:只有對最新技術與工藝的不斷追求,才能給中國客車產業進軍海外提供前進的動力。
截至目前,金旅已有多款客車通過歐盟WVTA認證,產品已經進入多個歐盟國家,足跡已覆蓋亞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市場。隨著逐漸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金旅良好的海外品牌形象也在逐步提升。
以前不久金旅客車出口坦桑尼亞為例,當第一批車發運至坦桑尼亞時,達累斯薩拉姆市在其交通樞紐Ubungo 站舉行了盛大的項目運營啟動儀式,吸引了當地近2000 名交通運輸業主和民眾到場,有30 多家當地電視、報紙等媒體全程報道。金旅在當地的成功,占據了新聞媒體的頭條,并被諸多媒體大篇幅進行追蹤報道。
金旅客車在海外市場受追捧也塑造了中國品牌在海外消費者心目中的新形象。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曾表示,中國汽車出口銷量下滑,是中國出口汽車產品競爭力和出口方式上存在問題的集中反映。單純的“走出去”早已不再能幫助中國客車叩開海外市場的大門。
金旅客車也表示,隨著出口量的增長,簡單“走出去”的方式已不太適合市場發展需要。自2003年開始海外市場尋夢之旅始,12年來,廈門金旅對海外市場由“走出去”上升為“走進去”。“走進去”是走進海外市場,融入市場,通過產品本地化、人員本地化、售后服務本地化、合作方式本地化,抓住各種機會擴大金旅客車在當地的銷量,提升金旅客車在當地市場的占有率。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是廈門金旅對拓展海外市場不斷了解和深化的過程。
拿售后服務來說,金旅認為,車賣出去了,不是就了事了。中國制造在海外市場能否打得響、走得遠,品質是關鍵,服務是基礎。金旅采取車賣到哪里,金旅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的服務策略。金旅實現銷售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金旅服務人員在為車輛安全無憂運營保駕護航,并以此表達中國制造的誠意,彰顯中國制造的實力,守護中國制造的榮譽,為中國制造加分。
海外市場運營條件差異性大,運營需求更是個性化十足,金旅充分調研當地市場運營情況,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如為以色列客戶打造樣車,并根據當地實地運營情況和客戶反饋意見迅速整改等,這種快速響應機制和一絲不茍的責任心讓金旅得到了以色列客戶的高度贊譽,金旅也成為了2015年以色列市場國外客車品牌保有量第一的企業。
值得慶幸的是,2015年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已經上升到了戰略高度,政府推動產能和裝備“走出去”的力度持續升溫。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背景下,國務院制定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以及《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為中國制造業“走出去”規劃了藍圖,提供了政策支持。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實施,必將為汽車業帶來龐大的市場機遇期。而廈門是中國“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的橋頭堡。作為廈門本地整車制造企業,在“一帶一路”如此廣闊的棋盤中,金旅把握住了機遇,正在快速響應“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并積極融入其中,全面發揮廈門的地理位置優勢,同時借助廈門“自貿區”的東風,奮力向更廣闊的海外市場進發。